廚餘變身做時裝

林月晶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生物化學專家利用新穎的生物提煉技術,將廚餘轉化為紡織纖維,勇奪今年第4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評判團特別嘉許金獎。這項突破性技術,有望為香港每天產生的3,600噸廚餘帶來解決辦法。
 
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助理教授連思琪博士是將廢料轉化為可再生資源的專家,她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在一星期內,將100克廚餘轉化為10克聚乳酸纖維。新纖維可用作生產紡織製品及時裝。
 
連博士說:「利用廚餘生產聚乳酸是雙贏甚至三贏的局面:一來減輕對堆填區和環境的負擔;二來為紡織界提供環保的原料;這亦是傳統石油化工以外,一個更環保、更可持續的生產聚乳酸方法。」
 
從麵包店和餐廳收集的廚餘,會經多個程序處理,包括先以真菌進行水解,將食物分解為較小的分子例如葡萄糖、游離氨基氮、維他命及礦物質,然後用細菌將這些養分發酵為乳酸。乳酸經聚合作用成為聚乳酸,最後製成聚乳酸纖維。
 
研究團隊經過兩年的研發,最終鎖定生產聚乳酸纖維的最佳條件,包括使用的真菌與細菌種類、溫度與壓力、催化劑、提取產物及淨化技術等。
 
連博士說:「整個生產過程符合經濟原則,因廚餘無需成本,生產設備也不昂貴。一些內地的垃圾處理廠已聯絡我們,以了解這項處理廚餘的新方法。」
 
這項研究由城大及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進行,並獲創新科技署撥款。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正研究在香港以廚餘生產聚乳酸纖維的可行性。
  
聚乳酸是常用的生物可降解塑膠,應用範圍並不限於紡織及製衣,產品種類多元化,涵蓋毛毯、家品、餐具甚至塑膠袋。    
      
除聚乳酸之外,連博士的研究團隊亦成功將廚餘轉化為其他有用物料,例如用麵包店廚餘生產丁二酸,丁二酸可製造食品包裝、油漆和藥物成份等。
 
研究團隊的下一個項目,是把未出售及被丟棄的衣物轉化為基本纖維,以製造新的衣物。香港每天產生約217噸紡織廢料,佔固體廢物總量的1.6%。
 
連博士指出這些以廢料生產的生物塑膠和化學品,在環境中均可自然降解:「我們的研究化廢為寶,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