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危機是誰之過?

鄭智友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r AMR, is a major threat to global health and the world economy, according to Professor Reichel at the President's Lecture Series: Excellence in Academia.
Reichel教授主持「校長講座系列:學術薈萃」時指出,抗生素耐藥性是全球衛生及世界經濟的一大威脅。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院長兼講座教授Michael Reichel教授11月23日主持「校長講座系列:學術薈萃」,發表題為「別只責怪動物,但誰該受責怪?」的講座。

他指出,人們認為抗生素耐藥性感染是新現象,但其實濫用盤尼西林等藥物會導致眾多問題,從來就不是甚麼秘密。1928年9月,蘇格蘭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盤尼西林,並因此在1945年獲頒諾貝爾獎。他在獲獎致辭中就發出警告。

「也許在某一天,任何人都可以從店裏買到盤尼西林;那麼就會出現危險,即無知者可能很容易服藥劑量不足,身體的微生物受到非致命數量藥物的影響而產生耐藥性,」弗萊明預言道。

Reichel教授說,現時的問題是抗生素使用愈來愈多,情況全球不一,尤以幾個國家為甚。這些國家的活動可能增強粘桿菌素等藥物的耐藥性,而粘桿菌素已是能夠起最後防治作用的幾種抗生素之一。

Reichel教授指出:「抗生素耐藥性是全球衛生及世界經濟的一大威脅。」根據他展示的數據,到2050年約有1,000萬人會因抗生素耐藥性而喪命,其中以非洲和亞洲為烈。

香港亦發現幾種細菌對某類特定藥品的耐藥性日趨惡化,而這類藥品本來是用來防治常見傳染病的,情況令人尤為憂慮。例如,香港的大腸桿菌對第三代頭孢菌素類及氟喹諾酮類的耐藥水平均位居全球最高之列,金黃葡萄球菌對甲氧西林亦是如此。

The One Health concept is highly relevant to the antibiotics crisis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of human, animal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ofessor Reichel said.
Reichel教授指出,「健康一體化」這全球健康概念,與抗生素耐藥性問題高度相關,因為人類、動物及環境本來就緊密聯繫。

 

城大及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特別支持的「健康一體化」這個全球健康概念,與本港亦息息相關,因為人類、動物及環境本來就緊密聯繫。人體內外或其他環境中的微生物及其全體遺傳物質的總體性,並不會區分人類與其他生物;而人類周圍的生態系統又為耐藥性提供渠道。

Reichel教授建議,減少在農業中使用抗生素是解決方法之一。據報道,比利時、荷蘭及英國在這方面都取得一些成效,並發現對農業產量並無明顯影響。

Reichel教授亦指出應努力施行以下措施:僅在獸醫監管下才向動物使用抗生素;不向健康動物使用抗生素以促進其生長或防治疾病;給動物打疫苗以減少抗生素之需,並以替代品取代抗生素(如有);生產及加工動植物來源的食品時要做好每個環節;改善衛生及動物福利以提升農場的生物安全並預防傳染病。

他補充說:「勤洗手、不吃未經烹煮的食物、及時更新人類所用的疫苗,和加強政府對新抗生素、疫苗、診斷及其他工具的研究與開發,這些亦有幫助。」

他說,以負責任的態度處方、分配及使用抗生素當然也極為重要。

Reichel教授甚至建議,避免使用鈔票不失為一個有用的做法,因為香港市面上的紙幣帶有頗多種類的病原菌。這觀點看似太激進,不過在本次講座的內容背景下,或許不無道理。

聽完Reichel教授的講座,聽眾離場時應會深思,姑且不論無現金社會是否可行,為何人類對弗萊明在70多年前發出的嚴重警告未能多加留意呢?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