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著名教授講述中國與世界文化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10月9日舉行「城大傑出講座系列」的最新一場論壇,主題為「世界多元文化激盪交融與中國文化的未來」,袁明教授、王安憶教授、張其成教授應邀演講。 

袁明教授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兼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她指出,經濟全球化催生了世界多元文化,但當今世事仍是在古老的主題上的現代變革,例如印度以現代技術重建那爛陀寺,只為重現往日的璀璨傳統;俄羅斯總統普京推薦了一百本書,正是在傳統中發掘精神營養。

袁教授又指出,今日的國際關係已不再是西方對非西方,而是各種文化都在自我審視、重新省思、重新定位,把傳統美和現代美結合,而形成大美,關鍵就在於創意。 她說,兩年前城大和敦煌研究院合辦的「人間淨土」展覽,以虛擬實境技術呈現敦煌莫高窟的古代壁畫,正是大美的一個典範。

著名作家王安憶教授說,中國在現今國際社會展現的中華文化圖騰,總不離太極、書法、戲曲、茶道等古老藝術,但對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新文化,卻難以找到合適的表達方法。全球化令世界重新劃分,中國應為自己重新定位,以適應這個多元世界發展的形勢。

王教授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也是復旦大學中國文學教授。她指出,世界急速發展,難免令人忽略身邊的人與事,因此她十分敬佩默默關注社會上被遺忘一群人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她說:「我把注意力放在這些小事情上,這些小事情累積起來,便慢慢形成力量。」

張其成教授簡明地解釋了《易經》的原理,指出中華文化的根本乃是以《易經》為主幹,而以儒、道、佛三教為分支。有人說中國面臨精神危機和信仰危機,但根據張教授的説法,中國的傳統信仰為天道,無論是中國藝術和醫學,都奉行陰陽中和的精神,而且《易經》還包含可以助人趨吉避凶的智慧。

張教授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他指出中國人的民族精神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體現於思想傾向,就是信奉中正、和諧、自由、平等,而太極八卦圖就是中國文化精神面貌的最佳象徵。他引述已故國學大師梁潄溟的名言:「世界未來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

這一場講座是城大慶祝建校3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演講的題目出於袁教授與城大校長郭位教授去年夏天開始的構思,而後邀請王教授和張教授參與。三位學者各自發表演講,然後再一起討論,現場聽眾的反應熱烈,學生踴躍提問。大家都同意中國文化的未來復興,關鍵在於探索其本源,同時也須包容多個不同民族的文化,才能達至博大多元。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