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專業學院推出"2+X"副學士模式

何圻光

 

倘若不是新職銜及新辦公室的原故,大家或許不容易發現何炘基教授轉換了新的職位,並且已經安頓下來。身為高級專業學院院長的何教授,每當他談及副學士學位的的特點時,除了課程的結構及內容等課題外,也非常關注學院的營運模式,處處講求效率與目的,口邊掛著的是「投資」、「市場定位」及「財務可行性」等專業詞彙。何教授去年9月從前院長王海國教授手中接過棒子,正式投入工作,在起初的幾個星期裡,他陸陸續續分批與學院的教職員進行早餐會面,每次8至10人,分別來自學院5個學部其中的最少3個學部。他說:「這是加深認識同事及了解問題的好方法,我在出任商學院院長初期已有同樣的安排。」在享用咖啡、多士及其他美點之際,他們會無所不談,但核心話題卻總是環繞著學院的前景。他會詢問同事如何憧憬六、七年後學院的發展,以及對日後的工作抱有甚麼期望。

何教授覺得學院的同事都十分積極進取,與他以前在商學院所共事過的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前與商學院同事早餐聚會時,八成時間大約會花在抱怨以往的問題。但今天學院的同事大多願意面對未來。或許這與商學院的環境相對地比較穩定有關。」商學院所辦的課程,絕大部分是(相信未來亦是)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但學院轄下的課程則極有機會在五、六年間全部變成自負盈虧。雖然政府仍未公佈最後的細節,但大學當局已著手做好準備,以便學院能面對及應付這個嚴峻的改變。

2000年10月,行政長官宣佈政府準備在10年之內將本港大專學額擴充至可容納60%適齡的高中畢業生,作為提高香港人力資源、邁向知識型經濟的重要部署。政府的計劃是,新增的學位絕大部分由自費的副學士課程填補;而副學士課程正正是城大高級專業學院的專長。學院早於1991年成立,現有4,800名學生就讀26個教資會資助的課程,教職員則有240人。何教授說學院的全職教員大都持有碩士學位,其中更有20%持有博士學位(另外25%正攻讀博士學位)。大學當局相信,擁有如此優良的師資及豐富的辦學經驗,學院應是協助大學提供更多教育機會的好渠道。故此,大學隨即展開規劃,務求大力擴展學院的學額及規模。後來,大學作出兩個決定:首先是將所有三年制的高級文憑課程轉為兩年制的副學士課程,並在2001年新生入學時開始生效;另外就是在6至10年之內分階段把學院的學生人數由4,800增加到10,000人左右。

新校園
要落實擴充學位的計劃並不容易,首要的問題是物色新的校園。何教授說:「倘若我們目標的數目是8,000至10,000個學生,那麼現在九龍塘校舍的地方便不敷應用。」在未找到永久新校址及未得到政府批准之前,學院正嘗試與專業進修學院共用在九龍灣德福花園內的一幢佔地9萬平方呎的前中學校舍作為臨時校園。去年,大學已簽下了7年的租約。該幢校舍設有24個課室及導修室,7個特別用途室及電腦室,一個容納700人的禮堂及一個200人的講課廳。由今年9月開始,學院將安排600至700個修讀工商管理、雙語傳意溝通,旅遊管理及數碼設計的全日制副學士學生在九龍灣校舍上課。何教授形容這所「實驗校園」,備有大量先進的資訊科技設備及體育設施。學生更可利用個人數碼助理(PDA)輔助學習,而體育活動更是每日上課的其中一個項目。

何教授絕不考慮在市區的商業大樓內開辦副學士課程。他說:「我們面對的並不是晚間兼讀的在職成年人,而是17至18歲的年青人,他們需要一個正規校園,進行健康社交活動,促進身心的成長。」長遠來說,學院正物色一個面積80萬平方呎的地點興建永久校舍,校方已向政府表達了這方面的構想。他說:「我們希望能建造一個富有特色和能提升學習氣氛的校園,讓學生接觸不同的學科,擴闊他們的視野。」至今,學院仍未有任何選址。

總的來說,學院期望新的永久校舍可在6至7年間落成──即2007或2008年啟用,配合屆時實行的六年中學及四年大學的學制改革。香港的副學士學位正如美國社區學院同類課程一樣,為高中畢業生提供了一條另類高等教育途徑。屆時,學生於六年高中畢業後可按成績或意願考慮進入大學修讀四年制學士學位或在學院修讀兩年副學士學位課程。

“2+X”模式
為了讓學院的學生人數由現時的4,800在6至10年內增加到10,000人,何教授說每年要增加幾百至1,000個新學位,而這些都是以自負盈虧方式開辦的,相信對學院來說將會是一項挑戰。例如今年9月開辦的幾個副學士課程──旅遊管理、工商管理及雙語傳意──學費是每年42,000港元。何教授強調,有關課程將會提供獨有的學習經驗。初步考慮,學院準備保送10%至15%的自費學生到海外──如澳洲、北美及英國──修讀一個學期,幫助他們擴闊國際視野。

在香港,副學士學位是教育界的新興事物,認受性暫時不算很強。經過與同事的磋商研究後,何教授提出了“2+X”模型,嘗試為副學士定位。“2”當然是在城大修讀副學士的基本需要限期──即兩年(或四個學期),而“X”則是表示以下兩條出路之一。首先,“X”可以是畢業後在海外或本港大學繼續進修學士課程。在某些情況下,海外大學可能會在本港透過與城大高級專業學院提供全日或兼讀制的進修課程,他說:「我們正與澳洲、英國及北美的大學組成聯盟,讓我們的畢業生能選擇在一兩年之內進修取得學士學位。」其中一個例子是學院在2001年12月初與英國的Hull大學簽訂了合作意向書。何教授說現時已有近30所海外大學答應與城大合作,對修讀自費課程的學生而言,“X”亦可能指包括到海外大學修讀一個學期的安排。第二,“X”亦可指取得專業資格或實習機會。

新名稱
最後,學院在經過這些改變後,應該改用甚麼名稱呢?何教授說學院上下都相信原來的名稱己不符合新局面,因為新學院已超越了「專業」(英文Vocational)的含意。副學士課程都是建基於全人教育的理念的。但他說:「我們並不急於改立新名稱,這需要在學院及大學之內進行廣泛諮詢的。」一月初,何教授會率領他的同事進行退修會議,商討學院的前景和定位,以及如果可能的話,商擬新名稱。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